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都市言情 > 年代:激荡1977 > 第35章:难得小装一次

底色 字色 字号

年代:激荡1977:第35章:难得小装一次

    “想不想写点别的?”

    问完这句话的刹那,一个计划突然在聂子航的脑海中闪过。

    如果可以的话,《燕园杂谈》的小说接龙比赛能不能扩大一点范围?

    比如从校园扩大到街道、区划,让更多想要发表作品却无门路可循的人找到机会?

    不过,想到这里,聂子航很快否决了这个念头。

    一来,《燕园杂谈》说到底只是个校园社团,连民间集社都算不上,即便有着燕京大学的名头,想要和街道方面沟通也十分困难。

    二来,单靠编辑部六位编辑组织这场比赛,仅仅是在燕大,规定了人数,还有老师从旁帮衬,但如果真的扩大了范围,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面的于华大夫听他这么问,一笑道:“写别的,写什么呢?”

    聂子航示意了一下那本《古都》:“你不是喜欢川端康成的书么?那就按他的风格写一篇?不过得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一味仿学。”

    于华思考了一会儿,又问:“听你这意思,似乎有点心得?”

    聂子航笑道:“偶尔写写,算有一点经验,还不是很成熟就是了。”

    因这句话,于华也来了点兴趣:“写了点什么?”

    聂子航轻咳了声:“在《上沪文艺》上随便写了写。”

    “《上沪文艺》?这可是大杂志、老杂志了,能在上面发表作品的一般都是有资历的老作家了。”

    说着,于华从抽屉里里翻出了最新一期的《上沪文艺》,不信邪地问道:“你说说,你写的什么,我找找,你可别在我面前吹牛哈。”

    “嗯,写的《潜伏》。”

    “潜……”于华翻了两页,忽然顿住,不可置信地抬起头:“等等,你说伱写的什么?”

    “《潜伏》,我说过我是老实人,不会骗你的。”

    于华连忙翻了好几页,一阵唰唰唰的翻书声后,他找到《潜伏》的最新连载页面,展给聂子航看。

    “这,是这《潜伏》?你没说错吧?顾秋写的《潜伏》?”

    聂子航一摊手:“真没说错,这就是我写的。”

    于华的目光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上下审视一番聂子航:

    “我跟你说,小兄弟,我虽然是小地方来燕京的,可还不傻,这写《潜伏》的人至少得個三四十岁,你别一张口就满嘴跑火车糊弄我!这冒名顶替吹牛的事儿,可不光彩啊!”

    聂子航一阵失笑,不一会儿前倾身体,抬手点了点杂志书页:

    “你要是真不信啊,我告诉你个验证的方法。”

    “什么方法?”

    “你给《上沪文艺》编辑部寄一封信,就寄给彭煜琪编辑,说你是顾秋的粉丝,想和他书信联络。

    这样一来,彭编辑就会把这封信转交到我手里,然后我再把信拿给你看,这样不就板上钉钉了吗?”

    如果换做以前,聂子航肯定不会轻易透露自己是顾秋的事。

    然而现在,他已经接受了李记者的采访,关于顾秋的报道随时会出,届时《百姓日报》上一刊登,他就真的是家喻户晓的年青作家了。

    二来,有些场合,有些人面前,隐瞒这一层身份就毫无必要了。

    比如面前这位于大夫,未来他俩肯定得在作协、杂志社之类的场合见面,倒不如先行开诚布公的好。

    在他对面的于华,听完一席话后陷入了沉默。

    聂子航话中有理,他自己的读者信,总不能造假吧?

    沉默持续了一会儿,于华将信将疑地问道:“你……真是《潜伏》的作者?”

    聂子航此时缺不按常理出牌了,举起手来,作势就要起身:“得了,你当我没说过这话,我走了。”

    “欸!哎!不是,兄弟,怎么说着说着你还急眼了呢!”

    于华也着急起身,拦着聂子航道:“我这不是防范警惕意识强嘛,来坐!还没复诊呢不是。”

    聂子航顺着台阶坐了回去,于华趁机问道:

    “你说我这篇,有没有机会投《上沪文艺》?”

    聂子航斟酌了片刻,真心实意地说道:“我认为可以投地方性杂志,比如你老家不是浙江的呢?你就投《西湖》。

    《上沪文艺》连载小说居多,虽然也有短篇,但都是文艺技艺十分高超的老作者写的,立意既新奇又深刻,我建议,等你连笔两三篇之后,再去试着投稿比较有名气的杂志,会更轻松。”

    于华点了点头:“这话有理,那我再删删改改,试试先从地方杂志投起。”

    说到这儿,于华嘴角一咧,眉飞色舞道:“对了,你还没吃饭吧?待会儿复诊完,我请你外头饭店吃一顿好的!”

    ……

    燕京大学,校长办公室。

    西语系主任李复宁同校长周佩原,对坐在一张茶桌前喝茶。

    李主任捏着小建盏,细细嗅着茶香,周校长则借助窗外明光,正在阅读一封文件。

    那正是聂子航请黄继中打上来的报告。

    “这小子,心思花样倒是多。”李复宁笑道:“不过咱们燕园也许久没有热闹一回了,趁着春季,开它一场比赛也无妨。”

    周佩原慢条斯理地合拢了报告,噙着笑意道:“若要照他这办法开,也不是不能,只是我另有一个想法。”

    难得听周校长这么说,李复宁好奇道:“哦?我洗耳恭听。”

    周佩原摆了摆手:“按照之前高校杂志联办计划,早则今年夏天,晚则腊月年底,这期刊是一定要成立的。

    我在想,干脆趁这个比赛,给这小子的杂志搞一搞噱头,也搞出点名声来。”

    话不必说全,李复宁便有所了然:“你的意思是,咱们不限制在燕园里搞?”

    周佩原笑着点头:“我想啊,不如就在全燕京范围内搞一场写作比赛。

    上回老季被得到批复的报告里,也能看出上峰是支持的。政策落实在即,就差一纸文书、一场会议,咱们这也算是高校里的先锋兵,这彩头,很该落在咱们燕园里。”

    李复宁也笑:“但这样一来,咱们燕大的人手应当不足罢?”

    “人不够,就借点人来,何况参与者必定有限,该怎么解决开设、组织问题,让那小子想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