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史上第二个穿越者 > 第五十八章 第一场

底色 字色 字号

史上第二个穿越者:第五十八章 第一场

    没想到整整一天的时间,连在考棚里不写都会被人注意。杨辉有些无奈的笑了笑。

    主题目是以楷书写在帘幕之上,悬挂在整个考场的正前方。

    “刑赏忠厚之至论”。

    杨辉想了想,这一句典出自《尚书》。孔安国曾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改换成现在的说法,这题目说的就是“论疑罪从轻”。

    脑子里想好之后,这才正式动笔起来,速度自然不慢。不多时,一篇文章就已经做好,而后又誊录了一遍,这才算正式完成。

    向克明见杨辉动笔之后,拿起桌子上记录着杨辉个人信息的家状仔细看了看,记住了他的名字,而后这才重新坐了回去。

    杨辉将作好的考卷拿在手中,来回翻看了几次,感觉还不错。

    向克明自从见到杨辉胸有成竹的样子之后,就一直关注着他。对于杨辉这个名字,他也隐隐听人提起过,有一丝印象。此刻竟然在考场之上遇见了,不由得注意了起来。

    见杨辉似乎已经答完了题目,向克明又一次站起身来,走到杨辉所在的考棚面前。

    “大人。“杨辉行礼问候道。

    “恩。”通判向克明点了点头,伸手将杨辉的考卷拿过来,仔细的看了起来。

    洁白的一张试卷之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小字。

    “书法不错。”向克明笑了笑。

    杨辉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刚开始到这里的时候,对于书法,他实在有些写不习惯,若不是融合了以前那个杨辉的灵魂,单单这书法一项,恐怕就要难住他。

    后面自从跟随沈括之后,他也刻意的好好习练了一番,到得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两年,自然比之前好了不少。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

    向克明平日就有接触狱讼听断之事,所以对于这个题目,心中还是有一些想法的。

    要知道这狱讼听断,本就是属于法律上的事情,而这题目,也正是讲的这一块。

    向克明一边看,一边嘴里还轻轻的读出声来,时而皱眉,时而展颜。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

    杨辉这写出这么一篇文章,还是费了不少的心思,如今见到通判大人的神情,心中还有些忐忑,也不知道符不符合考官的意思。

    这试经义就是直接从儒家经书之中截出那么一句话,考生需要做的,就是要阐述其中所包含的一些道理。

    之前也有说过,宋朝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考生可以自由解经、传注、质疑古说、阐发新见,所以杨辉这才大胆论述。

    在梦溪园的时候,张夫子当日见他文章,评价不好,但是沈括给的评价又很高。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对比起来,杨辉当然是听沈括的,毕竟他是进士出身,而张夫子可就没那么好运了。

    将杨辉的考卷看完之后,向克明也不说话,面上神色恢复了正常。将考卷重新放到了木板之上,这才慢悠悠的走开了。

    杨辉感觉这通判大人有些莫名其妙的,不过肯定不会当场说,只是在心中腹诽,也不知道是不是哪里惹到了他,怎么这注意力竟是一直在自己身上。

    试卷做完之后,时间还有许久,百无聊赖之际,他只好躺到了木板之上,径直的睡起觉来。

    其实宋朝对于州试,乃至于殿试,每一次录取的人数并不少。唐朝的时候,每一次录取不过二三十人,到了宋朝,太祖时还稍微严格一些,少的时候几人,多的时候两三百,到得杨辉这年代,基本上每次录取进士,都能够接近七百人。有此可见,在州试之上的录取率,定然不低。

    这还不算,江南本身就出士子,读书人更加多,这录取的比例相比于其他偏远贫瘠地区,又上升了一些。

    所以,对于是否能够考中,杨辉到没有太大的担心。他心中担心的,实际上是能不能中解元。

    自从沈括卧床之后,就时常与杨辉谈起关于文坛之上的问题。他对于这个弟子本身是很在乎的,加上杨辉的性子又比较对他胃口,更为难得的是,杨辉对于格物的看重,有时候沈括听多了,觉得怕是自己都远远不如。

    在别人眼里是奇技淫巧,但是在杨辉眼里,那就是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他有在大宋兴格物的想法,但是要在重文抑武的年代,提这些,恐怕难度很大。对于这个问题,他也专门与沈括探讨过,后面两人才一致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若想兴格物,首先就得从上层入手。

    若想达到这样的目的,仅仅只是当今圣上支持还不信,更重要的,是需要得到整个士林的支持。

    而这一点,才是最难的所在。

    当然,沈括侵淫官场多年,也有一些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他给杨辉出的办法是让其必须在整个士林之中站稳脚跟。这还不算,还要能够在士林之中至少要做到一方大儒的角色才行。

    文坛领袖的作用不需要多说,已经去世的司马光就是很好的例子。以他为首的一帮守旧派,与王安石的变法一系,完全就是分庭抗礼,到得后期,更有左右朝堂局势之力。

    所以,两人商量出来的对策和办法,就需要从科考之上逐渐入手。

    只有获得了大多数士子大儒的认可,才能在其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否则最后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沈括的分析以杨辉的想法来说,应该算是最符合实际的一条道路。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沈括病逝之后,他才起了争夺这解元之心。

    考棚左右两边,都是完全隔开出来,也算是独立的。答完了题目之后的杨辉,脑子里想着这些有的没的,躺在床板之上,右手从考篮之中拿了块点心,细嚼慢咽起来。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