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其他类型 > 美利坚顶流 > 第三十二章 决断

底色 字色 字号

美利坚顶流:第三十二章 决断

    “给我点时间考虑一下。”

    “没问题。”

    留了自己的名片,乔尔礼貌离开。

    他看好《杀手悲歌》的市场前景,黑色幽默小众却从不缺票房,有一批忠实影迷就好这一口。

    但他不认为全新人阵容,拍的粗糙的《杀手悲歌》会票房大爆,所以不会失礼的追着不放、非买不可。

    啪~

    会议室门打开,来自迪士尼-试金石电影公司的看片组离开。

    李普西看着他们的背影,将自己陷进沙发上。

    酒店的沙发质量不错,对脖子和腰都有支撑。

    李普西全身都松弛下来,闭上眼睛,能量都供给给大脑,高速思考着未来计划。

    刚刚面对乔尔的买断要求,李普西没有直接拒绝。

    这不是他打算甩开那些发行商,自己抱着电影胶片去找院线谈合作。

    他履历是很丰富。

    南加大出身、拍了几部短片、创作了几个口水歌、发表了几篇短片小说、还是优秀影评人......他的履历可谓秒杀了90%的菜鸟导演。

    但这些对电影市场用处太少。

    没有一部成功的电影长片。

    名气基础也没有。

    怎么说服院线合作?

    靠电影质量?

    有一定可能,但不多。

    院线股权清晰,比极端保守的好莱坞巨头要好,但也一样追逐利益,也一样倾向于低风险的项目。

    如果愿意让利,再精准选择目标市场投放,凭借《杀手悲歌》的质量,小规模发行不是问题。

    在多个剧组打杂,最高做到过助理导演的李普西,很清楚具体流程。

    只制作十几个拷贝,最大限度压缩胶片成本,几千美刀就能搞定。

    找个助手,两个人开着车,带着宣传物料,放完一个城市就跑下一个城市,在每个州轮流播放,节省宣传成本。

    如果在小州的票房够高,那就往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跑。

    在几十周的超长线放映,慢慢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

    这就是过去那些B级片的传统发行模式。

    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全国同步上映,是70年代《大白鲨》、《星球大战》等商业巨制创新出来。

    B级片使用的传统发行,目标市场选那些比较老的电影院、深夜院线、艺术影院、乡下小镇的电影院、汽车影院等。

    这条赛道上最顶端的就是罗杰·科尔曼。

    一生拍摄、制作了几百部电影,只赔过一部的B级片之王。

    李普西有把握复刻罗杰·科尔曼的路子。

    但问题在于,这需要消耗多少时间?

    手底下没有熟练工,只能自己一个一个区域跑。

    他精力无限,累不累不重要。

    主要是全美跑就别想干别的事情了。

    而且院线票房回款也是问题。

    通常在电影上映前至少3个月,发行商便会与放映商协定好相关的事宜,包括上映的日期和时间段,要上映的场次,提供的座位数量,票房分配的比例等。

    就算这些略过,院线分账通常也要1~3个月。

    他还是个菜鸟,没有大公司背景,院线大概率还会再拖个一两个月。

    哪怕只有100万美刀,合理的拖一两个月,利息钱都能买一辆新车。

    这么一算,至少要耗个大半年时间。

    要是票房大爆还好。

    要只是票房小赚,投入那么多时间成本,性价比就有些太低......

    上辈子摸爬打滚的经验,让李普西不再天真。

    李普西不认为自己是穿越者就理所当然能够成功,改良后的《杀手悲歌》能逆天的全美票房过亿......很难的啦。

    电影原票房是两百多万。

    他自己估算,全方面加强过后,保守一点,全美票房应该能到1000万左右。

    刨除宣发成本和院线分成,自己跑发行,花个大半年时间,应该能挣个400万左右。

    换其他人肯定愿意这么干。

    李普西却清楚这是个争分夺秒的时代。

    对他来说,时间更重要。

    有这大半年时间,他能赚到远比400万多更多的钱。

    直接买断最快速拿到钱,然后立马投入新项目,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拒绝,但也不直接答应。”

    李普西睁开眼:“要卖也要卖出个好价格。”

    起码拉美版权要握在手里面。

    西语配乐、南美风格。

    《杀手悲歌》在拉美市场能赚更多钱。

    北美买断,票房证道,然后把版权卖出高价......

    李普西有了决断,就知道该怎么做。

    他翻出了那些电影买手的名片。

    最上面就是那位来自米拉麦克斯影业的比尔。

    李普西拿起电话正要拨通,拨到一半按停。

    “好歹是LSP公司的一把手,得有排面。”

    主要是谈判也需要一层缓冲。

    这就像演员让经纪人去谈片酬一样。

    经纪人谈的撕破脸,也不影响双方关系。

    李普西没有经纪人,也不打算找。

    虽然现在还是小工作室,看着跟空壳公司似的,但李普西还是打算做大做强,这就要成立个专门负责这一块的部门。

    “谈判口才好,可以挖过来的......”

    李普西脑海浮现许多名字。

    转了一圈,忽然锁定了一个名字:布兰登。

    华纳出版部门的核心成员。

    时代和华纳即将合并,出版业务臃肿势必要精简。

    前段时间对方还说自己马上要被裁掉。

    虽然是玩出版界的,但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推销产品。

    请来了布兰登,《杀手悲歌》的周边畅销书计划也能启动。

    一举多得!

    李普西当即把电话打了过去。

    嘟嘟了几声,话筒传来疲惫的声音:“喂?”

    “是我,李普西。”

    李普西说道:“布兰登,你最近怎么样?”

    布兰登声音苦涩:“马上要被调到海外。”

    “升职了啊。”

    “狗屎!这就是在逼我自己辞职!”

    布兰登深吸口气:“抱歉,我最近状态不好。”

    “能理解。”

    李普西太熟悉这套路。

    裁员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为了省钱,就会用调岗降薪、加重KPI考核、挤兑孤立等方式变相逼迫员工自己辞职。

    这样的软裁员,职场并不鲜见。

    但李普西没想到布兰登这样的华纳老员工也会遇到。

    他忽然想到了乔尔礼貌、冰冷的话,感慨一句:“这就是现实啊。”

    布兰登不想要聊这些,转移了话题:“听起来你也有烦恼?”

    “我第一部电影长片拍好了,很受欢迎。”

    “受欢迎还烦恼,被发行商压价格了?”

    “yeah。”

    “这很正常。”

    布兰登说道:“出版界对菜鸟作家的第一份合同也会压价格,等你成功过了,第二份合同就会好很多。”

    “我知道,但就是不爽。”

    李普西忽然说:“伙计,不如你辞职跟我干吧。”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