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大唐:贞观叫化县令 > 第四十五章 太平羽檄

底色 字色 字号

大唐:贞观叫化县令:第四十五章 太平羽檄

    诗词最大的魅力莫过于其意境和想象力。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的感悟也不尽相同。

    颜令宾最喜欢的还是诗的第一句。

    杜如晦则是对“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反复诵读,犹如醍醐灌顶。

    李承乾因“湘浦暮沉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陷入深深的思考。

    而王通更青睐“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这一句,其意境和他的心境异曲同工。

    作罢这首诗,几人虽意犹未尽,但却各怀心事,再也无赏画吟诗的兴致,一场临时的小诗会也宣告结束。

    诗会结束后,天色渐晚,众人吃罢晚饭,上完夜校自是不必多提。

    今夜对于李陌来说绝对是来到大唐之后,最舒服的一夜。

    经过一整月的劳累与奔波,终于用上炭炉了。

    往昔冰冷的卧房变得温暖如春,又凉又硬的被褥也变的松软舒适。

    虽然条件依旧简陋,但总算可以舒舒服服的睡觉了。

    县衙落宿的其他人感觉也大致相同,这炭炉的功效,比之前的木炭火盆不知道要强了多少倍。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有人在温暖的房间里舒舒服服的睡觉,而有些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比如甘露殿中的李二就是不幸的那一个。

    由于左膀右臂杜如晦的暂时离开,李二的公务开始繁多了起来。

    此时已过子时,桌上的公文依旧堆积如山。

    李二疲惫的揉了揉泛红的双眼,伸了个懒腰。

    “也不知克明和承乾在太平过的如何?”

    “尤其是承乾,他可是第一次离开皇宫,连个贴身的下人都没有,不知可否习惯。”

    “那个李陌可真不是省油的灯,尽给朕惹事添乱。”

    “要是查实了他的罪行,一定严惩不怠。”

    正在李二暗暗思索之际,长孙携宫女端了一碗银耳莲子羹移步走了进来。

    “二郎,时辰已经不早了,切莫过于劳心,累坏了身子。”

    长孙将汤碗递给了李二,关心的说到。

    “皇后有心了,朕无碍的,你也早些歇息吧。”

    李二漫不经心的喝了一口莲子羹,视线重新回到了奏折上。

    “眼下正是春耕之际,可下面传来各种邸报,今春长江以北,依旧是干旱少雨,朕心难安矣。”

    “既然国事繁忙,不如将克明召回。”

    长孙明显感觉到,杜如晦不在的这几日,李二的公务繁重了许多。

    “克明近日身体欠佳,朕于心不忍,借故使其休整些时日,还是暂缓吧。”

    事实上,杜如晦的身体此时确实出了问题,要是按照历史的轨迹,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抱病在家,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就会归西。

    “也不知乾儿在太平过得如何,此行连个随从都不曾携带,臣妾甚是担忧。”

    长孙一句话道出了天下所有母亲对儿子出门在外的牵挂。

    “朕也颇为不忍,可乾儿乃是我大唐的太子,也是未来的一国之君,自当深入民间,了解百姓之疾苦。”

    其实李二又何尝不是牵挂的紧,但是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为了大唐,他还是狠心的让李承乾在外历练。

    还好有克明在,承乾的安全应该不是问题。

    就在二人交谈之时。

    长安城东,春明门外,疾驶而来一匹快马。

    快马飞奔至城门下,马上一名驿官手持一面银牌放声高呼:“太平急报,需马上面呈圣上。”

    把守城门的羽林卫士兵,接过驿官的银牌查验了一番,又看到他背上插了羽毛的包裹,连忙派人大开城门。

    驿官也不停留,顺着门缝鱼贯而入。

    穿过兴庆宫与东市的街道,驿官策马急速的奔向朱雀门。

    “太平急报,需面呈圣上!”

    他一边狂奔,一边放声高呼。

    朱雀门值守的禁卫军看到了来人,再次核实了银牌,查验了身份。

    接着便有两名太监,接过了包裹,快速奔向甘露殿。

    太监行至甘露殿外,将包裹呈给了李二的贴身太监王德。

    王德见了包裹上的羽毛也不敢耽搁,马上推门进入甘露殿,恭敬的将包裹呈给了李二。

    “圣上,太平急报。”

    李二和长孙此时正在说着李承乾,一听到是太平急报,还以为太子出事了,当下大惊失色,连忙将包裹打开。

    待看到包裹中的木匣之内只是两个木制的模型,一个梨头,一封书信,两人这才稍微放下了心。

    李二迫不及待的拆开信件,果然是杜如晦所书。

    信中,杜如晦详细介绍了在太平之见闻,并说明自己和太子暂住在太平县衙,请圣上和皇后暂时不用担心太子的起居和安全。

    接着他就开始详细的介绍了龙骨水车和曲辕犁的功效,重点强调了,如果这两件机具推广开来,大唐之旱情可缓解大半。

    李二看罢书信,一件件的查看了龙骨水车、曲辕犁的模型以及新式的梨头,又拿起李陌所绘制的设计图纸详细观瞧了一番,龙颜大悦。

    “真是天佑我大唐,既得此等祥瑞之物,我大唐旱情可去大半。”

    “来人,快传辅机、玄龄、杜淹、段纶前来甘露殿。”

    李二难掩激动,迫不及待的要和几人商议龙骨水车和曲辕犁的打制和推广的事宜。

    长孙见李二难得会如此激动,也知是天大的好事,忍不住询问:“果真有了缓解旱情的妙法?”

    “皇后,克明真是朕的福星,才去太平几日,就传回来此等祥瑞。”

    李二此刻依旧是极度的兴奋,他详细给长孙分享了龙骨水车和曲辕犁的妙处以及在太平小范围实验的效果。

    “没想到小小一太平,竟也卧虎藏龙,此等巧夺天工之具,不知是出自何人之手?”长孙也没想到杜如晦去了太平才几日便找到了缓解旱情的办法。

    李二这才想起自己光顾着为祥瑞激动,居然忘了看是谁设计的了,于是又翻开杜如晦的书信和设计图纸查看了一番。

    当他看到“李陌”那两个字的时候,瞬间呆滞住了。

    半刻钟之前还在数落这家伙的不是呢,没想到没过一会儿的功夫,这小子就带给自己这么大的惊喜。

    这个李陌到底是何许人也,李二心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