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万历佑明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拜将授官

底色 字色 字号

万历佑明:第一百六十七章 拜将授官

    万历八年六月十四日。

    胡守仁、李如松等奉旨调进京充实与训练亲军六卫的官兵,悉数已到京。

    而在这一天。

    朱翊钧也于,因置了大量冬日所存冰块而清凉如置身林下的武英殿内,召见了胡守仁、李如松等官将。

    胡守仁、李如松等官将在面见朱翊钧时,皆着紫花罩甲,头戴带羽铁盔,系卡黄银腰带,穿矮靿靴。

    罩甲是明武宗年间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制甲胃,而紫花罩甲乃皇家亲军才可配饰。

    如今,胡守仁、李如松等皆着此甲,自然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属于天子亲军卫的战斗序列。

    “见过陛下!”

    在这些武将推金山、倒玉柱,跪在朱翊钧面前,声音洪亮地高喊后,朱翊钧也心潮澎湃地瞅了这些如组成自己裙摆下满身龙鳞的披甲武臣们一眼,而道:“平身!”

    一时,各个体壮如塔的亲军武臣们,就在谢恩后,站立在了朱翊钧面前。

    朱翊钧则也站起身来,于丹墀上,俯瞰着这些武臣,道:“古人说,兵强马壮者为天子,而天子如何才能体现出自己乃兵强马壮者?皆在于,卿等能否英勇善战!而现在,朕观卿等倒也各个神武,可堪为朕之胆,为朕之威!”

    “不敢令陛下失望!”

    胡守仁等躬身回了一句。

    “很好!”

    朱翊钧点了点首,接着就道:“宣旨吧。”

    胡守仁、李如松等忙神色激动地跪在了地上,准备领旨。

    因为,御马监掌印太监、朱翊钧舅父李进、这时已奉旨带着内廷捧绣春刀、鸾带和大红蟒衣飞鱼服、锁子甲以及官印、虎符、象征密奏权的的宦官走了来。

    他们也就猜到,皇帝这是要拜将授官的意思。

    这种天子亲自拜将授官算是武臣难得的殊荣,足以留于春秋的。

    所以,他们不可能不激动。

    按制,御马监掌内廷天子兵权。

    为避免司礼监、东厂权力过大,朱翊钧也就没让司礼监、东厂的太监接触亲军卫方面的事,而哪怕是宣达任命亲军卫高级将官的手谕即中旨,也是让御马监的李进来宣旨。

    而任命这些将官的手谕,也是朱翊钧自己亲自拟,且亲自用的印。

    可见,朱翊钧对兵权的重视,在刀把子这方面,不随便假于人。

    “胡守仁,以广东剿海贼功,授骠骑将军,上护军,升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掌亲军卫事,总督亲军卫军务,兼金吾左卫总兵官。”

    李进先念了第一道手谕。

    朱翊钧重组的亲军六卫,因要同南兵模式训练,何况是重新募兵,所以除了名义上称卫外,官将职称皆改为了营兵形式,掌卫主将以总兵称之,而不再是坐营指挥使。

    胡守仁是跟着戚继光多年的老将,在万历四年,因与福建巡抚庞尚鹏不和,而被庞尚鹏弹劾罢官,而他在被罢官前,就是福建总兵官,如今再任总兵官,也是够资历的,不算滥升,其他武臣也不会不服。

    面圆肚大、而留着灰黑胡须的胡守仁,这时就忙叩首回道:“臣领旨,谢陛下隆恩,愿为陛下万死!”

    接着,胡守仁就双手微颤地领了自己的手谕。

    大殿内,其他官将也朝他投来了艳羡的目光。

    “李如松,以辽东大捷功,授骠骑将军,护军,升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协理提督亲军卫军务,兼任虎贲左卫总兵官。”

    满脸络腮黑胡、一张大脸阔耳、且肤黑人壮的李如松,这时也急忙跟着叩首说:“臣领旨,谢陛下隆恩,愿为陛下万死!”

    接着,李如松也接了旨。

    表情凝重,一脸刚毅。

    李如松时年不过三十来岁,对于一个将领而言,还属于少壮时期。

    而如今,他却被骤升为协理提督亲军六卫军务官,既是朱翊钧有意让他做北兵代表,平衡大明军界的山头,也跟他自己虽年轻但也的确战功赫赫有关。

    在李成梁所报的屡次辽东大胜中,李如松都是身先士卒。

    尤其是最近一次。

    在对战插汉部四万铁骑的大捷,李如松更是斩杀首级上千。

    虽然这次也因此把他老爹李成梁气得不行,据锦衣卫细作回报,李成梁大骂李如松屡教不改,读了书,却没学到文臣的精明,真是白读,但李如松的锋芒也因此让朝野皆知,连朱翊钧也不得不在寻找合适的北将里寻找北兵代表时,也还是先选择了他,而让他年纪轻轻,就协理提督亲军六卫。

    历史上,李如松也是年纪轻轻,在而立之年就以都督佥事充任副将,接着于万历十一年充任山西总兵官,正式成为一镇主帅,九年后就提督军务,可谓官运亨通。

    这一世,他也依旧锋芒难掩。

    “麻贵,以宣威俺答部,使其安于贸易为功,授镇国将军,正治上卿,升都指挥使,任虎贲右卫总兵官。”

    接着,留着浅黑如乱洒芝麻胡须的麻贵也跟着谢恩,接了旨。

    作为曾第一个冲出去为皇帝手刃逼宫文臣的他,庆幸自己当初在被皇帝下旨冲出去诛杀逼宫文臣时,没有再犹豫,而得以在如今依旧被皇帝重用,升迁也是除李如松外最快的。

    但让自己麻氏一族错过了最易得到伯爵的机会,还依旧是他心中最大的痛,以至于每年宗祠祭祖,他都无脸见人。

    “刘綎,以讨伐九丝蛮,且首个登城擒获蛮人首领阿大之功,授镇国将军,正治上卿,升都指挥使,任羽林左卫总兵官。”

    虎背熊腰、且是万历初年武状元的刘綎这时也谢了恩,领了旨。

    “陈文良,以协守蓟辽、击退董部功,授镇国将军,正治上卿,升都指挥使,任金吾右卫总兵官。”

    接着,就是戚继光旧部陈文良。

    朱翊钧对陈文良的了解很少。

    因为戚继光的旧部在历史上大多无传,许多人在万历初期后也都官爵不显,所以也就没留下多少文字记录。

    这跟历史上整个南兵在张居正后都不被重视有关。

    毕竟,南兵本身就代表一种新的军事制度,花费很高,所以是不会被以保守趋向为主的明廷重视的。

    只是在援朝抗倭和建奴后来兴起后,才会被想起来用一下。

    朱翊钧倒是在这时认真地瞅了这位看上去略矮却明显颇为精干的南兵将领一眼,然后突然问道:“卿斩杀过多少倭寇?”

    “回陛下,有一千三百零五十六颗!”

    陈文良回道。

    “很不错,能斩倭人千人,可谓良将!”

    “敕谕翰林院,如此良将,将来不能没有传!”

    朱翊钧这时吩咐了起来。

    一千三百余颗的确不少,要知道戚继光这个主帅在兵部的记功账面上也才不过七千多倭奴首级。

    侍御司承旨大臣朱赓这时在一旁忙拱手称是。

    起居注官微微一愣,旋即也把朱翊钧这话记录了下来。

    这俩近侍文臣明显都听出来皇帝在表达话外之音。

    “卢相,以擒获倭酋哈眉须之功,授镇国将军,正治上卿,升都指挥使,任羽林右卫总兵官。”

    最后,就是卢镗之子卢相。

    朱翊钧对卢相还是很了解的,因为卢镗的军功,几乎大部分都是卢相给他挣来的,只是卢相素来低调,再加上历史上其父受胡宗宪桉牵连,而他自然也跟着被牵连,所以在历史上也没什么传记。

    这一世,昔日伏阙文臣逼宫的那次事件,算是给了他重新简在帝心的机会,如今也得以充任总兵官。

    卢相也跟着谢了恩,领了旨。

    lq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