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万历佑明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子六卫

底色 字色 字号

万历佑明: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子六卫

    朱幔凋花的大明政事堂内,朱翊钧这么问后,枢密使方逢时就在这时于朱翊右侧起身,然后来到了朱翊钧面前。

    接着,方逢时就奏道:“启奏陛下,枢密院根据蓟辽协守三营的南兵现有数额,在考虑了还要继续协守蓟州以及征倭的情况下,认为可调五千南兵入亲军卫,而亲军卫新增兵额可定为五万。”

    朱翊钧听后点首,接着又问张学颜:“现在岁余折银多少?”

    “回陛下,现在岁余折银有三百零五万两。”

    张学颜也再次起身回道。

    接着,张居正也就于朱翊钧下方左侧起身,来到朱翊钧面前,跟着说道:“陛下,这次增兵,亲军卫若按照枢密院议定为五万,而加上辽东三万,而宣府一万、大同一万、山西五千的话,当合计有十万零五千人;如此,每年增加的军需就恰巧够此时岁余之数的,只是这样的话,岁余将不到百万两,一旦哪一年有水旱大灾或亲王就藩等大事,就得造成这一年又入不敷出。”

    朱翊钧点首。

    他不得不承认,户部尚书张学颜明显是真心支持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要不然也不会将财政数字做的这么恰巧。

    即岁余的国帑,刚好够增加十来万兵额后增加的开支,而稍有剩余。

    却不是富余很多,而让皇帝产生大兴土木乃至过度兴兵的想法。

    而这意思无非就是,支持皇帝练兵,增强自己亲军卫的实力,也支持皇帝以增加边镇兵额的名义收买边镇大将。

    总之,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他张学颜支持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新政。

    即让皇帝看到,要想在增兵后,还大量增加节余,就得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进而才能在将来做更大的事。

    因为做大事都得花钱,都得增加开支。

    而不先增加收入,怎么敢做大事?

    如果换成一个不想继续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也不想皇帝练兵的户部尚书。

    完全可以在统计时,把财政账目做成岁余不够新增兵额后增加的开支情况,甚至可以出现像历史上有些大臣们会让皇帝只看到岁入虽然很多但岁支也很大而以致于亏空仍旧存在,皇帝仍需节俭的情况。

    这样的话,皇帝别说想练兵增兵,还应该缩兵裁撤厂卫才是,同时还该加饷,似乎不加饷,国家财政都要崩了。

    所以,替皇帝管家的户部尚书或者说整个文官政体,所表达出的信息,往往也决定了皇帝能做什么事。

    毕竟皇帝居于深宫,又只长了一双眼睛,帝国的真实财政是什么样子,还不是替他管家的文官们说了算?

    很明显,张学颜是真的支持张居正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改革,而按照张居正的意志,把账目做到,刚好能满足皇帝增加新兵的需求,而又不得不在增加新兵后继续开源即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新政的地步。

    “兵是要增的,不然边备与京防皆会出现问题,朕可不希望,本朝再出现一次庚戌之变!”

    “但先生所提到岁余将因此严重不足的情况,也不能不考虑。”

    朱翊钧因为知道张居正和张学颜这些文臣们,是支持新政的改革派,也愿意让自己这个皇帝有自己兵马的忠臣,也就配合地说了起来,而继续问道:

    “所以,不足诸卿可有何解决之良策?”

    张学颜、王国光、申时行等来政事堂的参政大臣们,也就是执政公卿们,皆瞅向了张居正。

    而张居正也在这时,再次起身,站到朱翊钧面前拱手作揖道:

    “陛下,以臣之见,唯有取消优免这一个办法!”

    “这样既可大增眼下之国帑,也可避免将来国朝因士绅越来越多与兼并越来越严重,而朝廷不能运转也!”

    朱翊钧听后点首道:“朕记得赵卿家当年就提过此事,如今难得先生也提议此事,朕准了!”

    “陛下圣明!”

    张居正与诸执政公卿也都忙奉承了一句。

    于是,增兵强军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新政就这么被决定了下来。

    而接下来,枢密院便因此奏请得旨意,从京畿来历明白的壮勇中招募壮勇,和从来历明白的边军中抽调边勇,组建新的亲军卫,设定兵额为五万兵马。

    同时也给辽东增加了三万兵额,且确定在奴儿干设安东都护府,以及给宣府、大同、山西也增加若干兵额。

    总计,大明要增加十来万兵额的粮饷开支。

    不过,这里面不同的是,亲军卫不用吃空饷,会实打实的练兵五万。

    毕竟皇帝朱翊钧自己直接统率的兵马,也没必要靠吃空饷来发财。

    同时,朱翊钧也不会用吃空饷的方式,来拉拢亲军卫的军官,而会直接用每年固定给皇帝的金花银,来作为打赏亲军卫的花费。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倒是会有皇帝会抠门到连亲军卫也不发足饷,而坐视其为大户家奴的情况,而相当于主动放权,结果也就什么事都做不了。

    朱翊钧自然不会这样做,他不会主动让自己手里的刀,变成一把生锈的刀。

    最终,由枢密院呈题本进言,朱翊钧准予,而下诏旨重组虎贲、羽林、金吾三军,且各军分左右两卫,相当于设天子六卫,而由天子直接指挥,加上现存的锦衣卫,其实这样一来,天子直接指挥的兵马是七个卫。

    本来,到大明的现在,因亲军卫大多已名存实亡,且大多也都该由兵部管理,如今划归枢密院管理,而没有归兵部的锦衣卫和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这四卫营里,除锦衣卫外,另外四卫营则皆归了御马监掌管,故而天子在这之前本来能直接指挥的只有锦衣卫。

    而现在,改为七个卫归天子直接指挥,则无疑是真的加强了皇帝的兵权!

    既然要天子直接指挥,那这亲军七卫的主将官校就得直接由皇帝任命,主将也直接向皇帝负责,而不能再由文官掌管。

    故亲军卫的主将,是皇帝可以直接中旨任命或罢黜的。

    一道手谕就可以决定,而不用通过外朝文官知道。

    而亲军卫的主将也会被授予直接密奏天子和承接圣旨的特权,而不经通政司与六科,也不受枢密院钧令。

    这样一来,也算是提升了武臣的地位。

    一改大明自土木堡以来,越发文贵武贱的现实。

    而开始有,武臣能直接与天子接触,而不通过文臣转达的机会。

    但诏旨到六科时,被兵科左给事中谢杰的封驳了回去!

    谢杰封驳的理由是天下无事,不应妄增,靡费国帑,以及边军调入亲军卫,恐生不测。

    言外之意,现在没什么大的战事,强兵没有必要。

    而把五千人规模的南兵调到亲军卫,陛下就不担心戚继光谋乱吗?

    理由还是充分的。

    但本质上的目的,朱翊钧在知道六科封驳了自己的诏旨后,就很清楚。

    他知道,这是许多文官士大夫,依旧不希望自己这个皇帝亲自指挥的兵马强大起来的缘故。

    而皇帝只能做个礼法上被最为尊崇的傀儡存在,而要行权也只能通过文官政体来行权。

    要知道,他们连唯一还受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都想裁撤的,都不希望其继续存在,何况这次是重组七个卫让皇帝直接指挥?

    让七个卫的武臣直接可以听命于皇帝,而绕开文官政体,成为天子近臣。

    这是真的触碰到了文官政体里的大多数士大夫的底线。

    lq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