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 第306章 弄巧成拙

底色 字色 字号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第306章 弄巧成拙

    湘王朱柏阖府自焚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京城,消息一出,满朝文武无不色变。就连那个昔日高高在上的朱允文也不由的吓得瞠目结舌。打死他也想不到,竟然因为削藩之事,竟然把自己的十二叔逼的全家活活烧死,印象中,自己和十二叔的年龄倒也大致相彷,叔侄二人从小就在皇宫大内一起长大,名为叔侄,实际上和发小一般无二,现在勐然间听到这个消息,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建文皇帝朱允文也不由得潸然泪下,那个两人在朱元章的教导下,渐渐长大的快乐时光,不由的浮现在脑海里。

    们心自问的话,建文皇帝心里多多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内疚的!毕竟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绝非他的本愿。由陈宝国、张丰毅和冯绍峰等人主演的明朝历史剧《山河月明》热播。在剧中,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朱元章的几位年长的儿子悉数登场,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小殿下”格外引人注意,他就是朱元章的第十二子朱柏。

    在剧中,这位“小殿下”简直是四哥朱棣的小跟班,朱棣对朱柏的态度,大有长兄如父之感。

    在历史上,朱柏的结局非常惨烈,他28岁时举火自焚,和家人一同自尽于火海。他的死亡,对朱棣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和刺激,从而诱发了靖难之役。本文,笔者不讨论剧情,根据史料,带大家认识大明朝唯一的湘王。

    一、英俊儒雅美少年,文韬武略俊皇子

    公元1368年,朱元章建立明朝时,膝下仅有7个儿子。按照程序,朱元章在称帝之前需要带着儿子们祭告太庙,当他看着7个儿子齐整整地跪在太庙前时,(对儿子的数量)还是比较满意的。根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八》记载,朱元章当时说:

    “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次子曰樉……七子曰榑。”

    当时,最小的第七子朱榑才4岁,朱元章的妻妾也并不多。接下来,朱元章成了皇帝,后宫逐渐充实,他又陆续有了19个儿子,其中本文的主人公朱柏,序齿第十二。

    根据《明史·诸王传》记载:

    湘献王柏,太祖第十二子,洪武十一年封。

    朱柏出生于洪武三年,他和朱元章第十一子朱椿生于同年。只是,朱椿的生母是朱元章的宠妃郭惠妃,而朱柏的生母为胡顺妃。在史料中,没有太多有关胡顺妃的记载,可见其大概率是不得宠的。

    根据《湘献王神道碑文》记载:

    王幼而美异,长而通明。

    意思是,朱柏自幼就是个小帅哥,长大后更是通达而贤明。

    在朱元章的26个儿子中,朱柏算是比较聪慧博学的。在南京时,朱柏就是位风度儒雅的翩翩少年。他极其擅长书法和绘画,也精通诗词。正是因为朱柏擅长书法,朱元章每次诗意大发,便随口吟出,让朱柏书写出来。

    朱柏曾有一幅书法作品流传到永乐年间,“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看到后,敬佩不已。《明史》记载:

    (朱柏)性嗜学,读书每至夜分……喜谈兵,膂力过人,善弓失刀槊,驰马若飞。

    意思是,朱柏非常喜欢学习,每天都能读书到深夜。他喜欢谈论军事,力气很大,各种兵器都能玩转,更擅长骑射。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朱柏文武双全,不仅有帅气的外表,更有极强的能力。他若是生在普通士大夫家庭,将来必能振兴门楣。而今,朱柏生于皇家,作为朱元章的儿子、将来的藩王,他也是够格的。

    朱柏和朱椿生于洪武三年下半年,而朱元章第一次分封藩王发生在上半年。也就是说,朱柏没能赶上成为明朝首批藩王的机会。

    当时,朱元章一次性封了9个藩王。包括朱元章的八个儿子和一个侄孙,(注:当时朱元章有10个儿子,长子朱标为太子,九子朱杞夭折;靖江王朱守谦是朱元章的侄孙。)就连仅3个月大十皇子朱檀也被封了鲁王。这就意味着,接下来再出生的年幼皇子,还会继续被封为藩王。

    所以,当朱柏出生的时候,他早已注定成会为大明朝的一位藩王。

    果然,洪武十一年,朱元章举行第二次封藩典礼,年仅8岁的朱柏被封为湘王,封地在荆州。明朝的藩王15岁便要离开京城前往封地,且无旨意不得离开封地。

    7年后(洪武十八年),朱柏15岁,朱元章将海国公吴祯之女吴氏嫁给朱柏为湘王妃,也就是这一年,朱柏收拾行李,远走荆州。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朱柏此去荆州,就意味着大明皇宫少了一位风度翩翩的皇子,而在荆州古城,将会产生一位客居他乡的藩王。

    二、荆州鱼米养居客,骑马赋诗真藩王

    朱柏在辞别朱元章时,还发生过一件感人的故事,根据《罪惟录·列传卷四》记载:

    时王陛辞之国,上各赐玉带一命服之,上欲观其后銙,诸王皆回身,王独旋带以观,上问之,曰君父不可背也,上大喜。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朱元章送每一个儿子去藩地时,都会送给儿子一个玉带。朱元章将玉带佩戴在皇子的身上,让皇子转身离去,他好在背后看着玉带后面的装饰品慢慢远去。轮到朱柏辞别时,朱柏没有转身,他把装饰品直接转到前面,退着步子着告辞。朱元章问他为何不转身,朱柏回答:“儿臣不能背对着君父。”朱元章听罢,非常感动。

    朱柏到达荆州后,谨记朱元章的教诲,早晚读书,笔耕不辍。不仅如此,朱柏在藩邸建了一座“景元阁”,招揽荆州的名儒前来校对古代书籍,将一些残缺和错误的书籍修正后传承后世。

    除了在文治方面,朱柏也发挥了镇守荆州的实际作用。例如,有一次常德发生叛乱,叛军兵败后逃到荆州一带,烧杀抢掠,甚至嚣张。朱柏得到消息后立即披挂上阵,带领藩王卫所的兵卒,准备歼敌。为了鼓舞士气,朱柏还动员将士们说:

    “敌兵锐甚,必有以挫之。令渐沮衄,若纵使得入塞,遗祸将大。”

    意思是,敌军士气正盛,我们必须给他们迎头一击,挫其锐气。若是让他们逃到塞外去,后果将会很严重。

    于是,在朱柏的带领下,湘王麾下士卒奋勇作战,成功打败敌军。为了避免叛贼逃窜,朱柏在得到朱元章的允许后,率军对叛贼穷追勐打,一直追到陕西延安,终于将叛军首领活捉。

    事后,朱元章对朱柏赞许不已,特地召朱柏回京,以示奖励。

    不过,明朝开国之初,荆襄之地的战事也并不多,朱柏在荆州也难免百无聊赖,于是,他纵情山水,骑马赋诗,日子过得也算平澹。在洪武晚年,朱柏甚至迷恋上了道家思想,还给自己取了一个道号叫“紫虚子”。

    都说荆州鱼米养人,朱柏或许深有体会,因为朱柏在荆州的日子还是比较恬澹的。当然,他也有苦恼。例如,朱柏膝下无子,湘王妃吴氏只生了两个女儿,还都夭折了。

    种种迹象表明,朱元章在世时,朱柏在荆州十余年,并没有传出朱柏有什么劣迹。然而,朱元章去世后,建文帝打破了荆州城的宁静。

    三、亲侄子削藩论阳谋,十二叔悲愤入火海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章在南京驾崩,朱柏接到消息后,意图回京奔丧。然而,南京随即送来朱元章的遗诏,“诸王临国中,母至京师”。朱柏只好留在荆州,遥祭父亲。根据《湘献王神道碑文》记载:

    自太祖宾天,哭踊几绝因忽忽内伤,有弃人间意……王仰天叹曰:“嗟乎……亲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宾天,疾不及视,葬不及会,抱兹沉痛,有何乐于世!”

    因为父亲去世,朱柏太过伤心,他甚至有自尽弃世的想法。朱柏仰天长叹说:“我身为先帝之子,南面而称藩王,先帝病重时我不能在身边侍奉,先帝驾崩我不能亲临葬礼,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从朱柏的伤心程度,以及他对未能参加朱元章葬礼的叹息,我们可以看出,朱柏仍然是那个至纯至孝的皇子。

    且说朱元章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改元建文,是为建文帝。朱允炆21岁登基,正是血气方刚、,踌躇满志的时候,可是,他的叔叔们都手握兵权,少则千人,多则上万人,这让年轻的朱允炆非常不安。于是,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建文帝开始计划削藩。

    最初的削藩方案有两种,一种是齐泰的建议,齐泰认为,要是削藩,就要先从燕王着手,因为燕王朱棣当时是朱元章还在世的儿子中年龄最长、势力最强者。

    另一种是黄子澄的建议,黄子澄认为,“燕王势大难图”,削藩要从实力较弱的藩王身上下手。

    建文帝最终选择了黄子澄的方案,他们很快圈定了最先下手的5位藩王,分别是:周王朱橚(朱元章第五子)、齐王朱榑(朱元章第七子)、湘王朱柏、代王朱桂(朱元章第十三子)和岷王朱楩(朱元章第十八子)。

    今天的主人公湘王朱柏很不幸就在这5人中间。

    实际上,朱允炆削藩是一种阳谋,但是,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也就是说,他要削掉某个藩王的爵位,必须要有借口,而这个借口,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

    例如,朱允炆最先削的周王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在洪武年间,朱橚曾私自离开封地,受到过朱元章的重罚,他被朱允炆治罪,算是“师出有名”。

    而本文的主人公朱柏,在洪武年间并没有什么劣迹,这就让朱允炆犯了难。

    巧合的是,就在朱允炆想对朱柏下手的时候,有人突然举报湘王朱柏私造假币,这一切,正中朱允炆的下怀。

    朱柏的罪行和时机都出现得恰到好处,这一切就像是策划好了一样。

    接下来,朱允炆开始动手了,第一个遭殃的是他的五叔朱橚。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在朱元章驾崩不到3个月时,朱允炆突然命李景隆到河南练兵,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了周王朱橚的府邸,拿出圣旨,将周王朱橚贬为庶人。

    第二年四月,建文帝又以各种罪名将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废为庶人。

    几乎同时,建文帝派兵伪装成商队,直接抵达荆州城下,趁夜包围了湘王府,趁朱柏还未反应过来时,湘王府对外联系的线路已经被完全切断。

    当朝廷官员拿出圣旨,宣告朱柏的罪状时,朱柏讽刺道:

    “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意思是说,我已经有4位兄长被贬为庶人,今天又要像折辱奴婢一样折辱我吗?我岂能为了生存而放弃自己的尊严。于是,湘王不愿被贬为庶人,他要选择一条极有尊严的结局——自尽。

    接下来,湘王朱柏含泪痛饮,和妻妾一一作别,然后放火烧掉湘王府。当熊熊烈火焮天铄地时,朱柏骑着白马,挽着长弓跳入火海。史载:

    围王宫,王度事不成,与宫人痛饮泣别,纵火焚其宫……乘白马,执弓跃入火中死。

    朱柏自尽时年仅28岁,湘王妃吴氏和其他姬妾宫人,一同殒命。

    虽然朱柏只留给建文帝一具烧焦的骸骨,但是,在这骸骨上,似乎保留了朱元章血脉中的那一丝傲人的骨气。

    湘王朱柏,举火自焚,他悲壮,但不可怜!

    四、闻弟殇燕王惊惧,扯反旗换了天子东宫侍讲太子洗马黄子澄

    朱柏死后,建文帝朱允炆长舒一口气,给十二叔一个“戾”的谥号。当年南京皇宫的那个翩翩少年,最终却成了“湘戾王”。

    朱允炆或许在得意,然而,他不知道,朱柏之死,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朱棣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和刺激。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五》记载了黄子澄劝朱允炆削藩时的一句话:

    “燕预备久,卒难图。宜先取周,剪燕手足,即燕可图矣。”

    意思是,不要先削燕王,应该先削周王,等剪除了这些羽翼,就可以轻而易举拿下燕王了。

    换句话说,朱允炆连续削掉周、齐、代、岷、湘五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削燕王。而作为朱元章悉心培养的皇子,燕王朱棣焉能看不明白建文帝的心思?

    所以,当李景隆带兵冲入周王府邸时,燕王朱棣就已经开始惴惴不安了。当看到齐、代、岷三王被贬为庶人时,朱棣还在犹豫是否和朝廷正面相抗。当十二弟湘王朱柏举火自焚的消息传到北平时,朱棣已经明白,他除了造反,已经无路可走。

    换句话说,朱柏举火自焚的消息,就是逼反朱棣的最后一根稻草。朱棣若不造反,以他的能力和骨气,说不定也要步湘王的后尘。

    于是,在道衍、张玉、朱能等人的支持下,朱棣开始“不论民心,只信天道”了。接下来,靖难之役爆发,黎民百姓再一次经手战火,历经四年的叔侄相杀,大明王朝换了天子。

    朱棣登基后,命人收拾十二弟朱柏的遗骨,为其修建陵园。并且下旨昭告天下,恢复朱柏的名誉,改谥号为“献”。因为朱柏无子,“湘献王”朱柏便成了大明王朝唯一的湘王。

    最后,和大家分享孟子对梁惠王说的一段话,孟子说: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这段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梁惠王说:野兽相互残食,人们觉得很讨厌。但是,作为父母官,我们实施的政策若像野兽一样吃人,那我们还配做父母吗?

    有很多人说建文帝宽厚善良,但是,作为君主,用最惨烈的方式削藩,逼迫藩王惨死,这样的君主,是好的君主吗?

    削藩削权之策,封建社会自古有之。汉武帝为了削藩,实施“推恩令”;赵匡胤为了收回兵权,不惜装醉释义。而朱允炆的削藩,不仅逼死了亲叔叔,还导致连续四年的生灵涂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笔者无意诋毁建文帝,但大多数人认为,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如此急切且激进的削藩,是他被历史淹没的主要原因。而湘王朱柏,则是最直接的牺牲品。

    朱允文心中虽不好受,但看着在朝堂上议论的,闹闹哄哄的文武群臣,心知朝廷的表态还是需要有的,愿自己处于于心不忍的情况下很想给自己这位叔叔上一个美谥,但如此一来,就等同于否定自己的削藩正义性,为了能让自己的削藩大业继续顺利进行,也只好委屈自己这位惨死的叔叔了!

    所以综合考虑之下,还是决定给这位叔叔上了一个湘戾王的恶谥。

    而返回京城的张丹青站在文武群臣的队列之中,不禁的开始遐想起来,朝廷报湘王朱柏活活逼迫而死,还给上了这么一个恶谥,相信对燕王朱棣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甚至把原本犹豫不定的朱棣给直接彻底逼反……

    lq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