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玄幻魔法 > 隐宗宝藏 > 第三十三章 请教

底色 字色 字号

隐宗宝藏:第三十三章 请教

    越看杨教授眼睛越亮,看到那三具青铜棺的时候,直接兴奋的叫道:“这真是一个大发现啊!不得了啊,向保存这么完好的青铜棺,少见啊,向这么大的,几乎就没有出土过啊。”

    田教授看着那些照片也兴奋的说道:“小宇,这次你们可真是立功了,这可是能轰动世界的大发现啊。”

    王宇闻言谦虚的说道:“这不是小子一个人的功劳。”

    “单从照片上来看的话,就已经够震撼的了,要是看到实物,那就更不用说了。”杨教授赞叹着说道。

    “不过您们要去看现场的话,里面很危险的。”王宇见状说道。

    “能有多危险!”杨教授毫不在意的说道。

    “我们那天是从半山腰的洞穴进去的,在树林里我们遇到了一种没毛的猴子,笑声很像小孩子一样。还有就是一条二十多米的巨蟒了,看着很吓人,最后我们出来的时候又遇到它了,差点没出来。”顿了顿王宇继续说道:“进洞不就我们就遇到了鬼打墙,在里面迷路了几个小时才走脱。然后就万蛇窟了,整个洞里都是蛇,密密麻麻的。”

    说道这儿,王宇见两个老人齐齐打了一个摆子,于是笑了笑继续说道:“还有呢,我们还见到一大群野生的娃娃鱼,起码有几万条吧,然后我们又遇到了一些机关,才找到这些陪葬品,不过后面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在里面发现了僵尸,和她打了一架,就是那个巨大的石棺里面。最后最恐怖的就是遇到千足衄了,那玩意儿才吓人,密密麻麻的追了我们一路,要不是那条巨蟒,我估计它们会追着我们出洞也说不定。”

    王宇见两个老人没有害怕的样子,反而越听越兴奋,就知道已经劝不动了。

    “那就更要去看看了,你看你们这些照片拍得不清不楚的,哪有现场看来得过瘾。”杨教授兴奋的说道。

    “得,看您这样,我也就不劝您了。”王宇略显无奈的说道。

    杨教授嘿嘿得意的一笑,说道:“对了,你不是要请教什么问题吗?”

    王宇闻言,赶紧说道:“是这样的,关于那口石棺,我得到了一个关于古代汉宗的一些信息。”

    “汉宗?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隐宗了?”田教授问道。

    王宇点了点头说道:“是的,目前我得到的线索,已经证明了它的存在。”说着,王宇把那张帛书给拿了出来,小心翼翼的铺在茶几上说道:“这就是那份能证明的材料,不过我只能看懂一些,所以想来请教一下二位教授。”

    杨教授闻言,扶了扶老花镜,弯腰开始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田教授见状,也赶紧坐了过去,老两口一起研究了起来。

    二人看了好一会儿,杨教授才直起腰眼睛发亮的说道:“这可是宝贝啊!”

    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这上面的字还好我都认识,这上面估计有些你应该认识才对。”

    王宇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对,有几段我认识一个大概,但都认不全。”

    杨教授听后笑着说道:“其实这也不怪你,我刚才都看了好一会儿才认出来。这张帛书用了至少九种不同的字体。”

    “是啊,我也才发现,刚好九种!”这时田教授也看完了,说道。

    杨教授指着第一段说道:“这一锻是他的自传,我相信你应该能看懂这运用的是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这一段其笔画劲遒,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不得不说,古人的书法真精湛啊。”

    王宇闻言点了点头,没说话,继续作聆听状。

    杨教授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这第二段讲的是汉宗的成立史,用的是隶书。相传隶书的创始人是程邈,因他得罪了秦始皇,下了监狱,在狱中用了十年的工夫,整理出一套应用简便的新字体,被后人称为隶书。秦始皇很高兴,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

    “这第三段,讲的就是汉宗的宗旨及那篇鼎鼎大名的《杀胡令》了,这一段简单,用的也是小篆,这我就不多说了。”

    “下面这一段讲的是汉宗虽然隐匿了,但宗旨还在,影响力也在,为了宗门的发展,他们立下了一条规矩,就是洗劫每一个亡国的宝库等等之类的,但这一段用的是籀(zhòu)文。籀文又称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石鼓历经沧桑,南迁北移,几经辗转,文字大多剥落,至今仅存清晰字数个,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书法特点是:书法浑厚自然,用笔园劲挺拨,结体方正,规范严谨,形体上较完备。它上承金文,下启小篆。是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书体。籀文以《石鼓文》和《诅楚文》为代表。”

    “接下来这一段运用的就是金文了,金文是铜器铭文的通称,古代的铜器多为钟鼎,所以也叫钟鼎文。金文笔画也比甲骨文丰富多了,大小匀称,也有了行款,并有了一定的装饰性。难得的是,居然能在这绢布上写得这么好,真不可思议。”杨教授欣赏着赞叹道。:“这一段讲的是五将震四方,皆为汉土。就是说,隐匿起来的汉宗,在那时的领土上,派出了五个将军,镇守在东南西北四方以及一个中部,中部应该就是属于秦岭一带的老君山了。”

    王宇听得很认真,这可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杨教授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后继续说道:“接下来这一段讲的是关于几块玉片的事,也就是关于隐宗宝库的传闻。这一段用的是甲骨文,估计你也只能看懂一些。甲骨文是目前见到的最早而且较系统、成熟的文字。其形成于殷商时期。较更早期的陶文及刻在甲骨上而得名。因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里,故又称“殷墟文字。”系由清末金石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作为中药的“龙骨”上首先发现,并确定为汉文字的。因其所刻内容多为占卜、祭礼等,故又称卜辞。甲骨文是用比较类利的刀具契刻于坚硬的龟甲、兽骨上的,因而其特点突出,笔画以直冲的横直斜线为主,间有曲弧线。笔画瘦直,刀锋毕露。对称是甲骨文字结字的特征,如中、羊等。同时其形体不够固定,笔画有多有少,写法也有正有反,如:趾写成或,虽然结字较方正整齐,但其行文程式不一,有时依刻纹路而变,而且笔画直硬,方笔居多。这些我记得都教过你吧?”

    王宇闻言点了点头。

    “接下来这段应该比较重要,因为他用的是很少见的一种字体..............”

    .............

    (这一张科普比较多,大家就当是来学点古文方面的知识啦!求推荐、求收藏!)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